(三)饲养、管理概况
对病畜与畜群的有关向养、管理、使役及生产性能进行全面了解,从而分析饲养、管理与发病的关系,为采取合理的诊疗手段提供依据。
1.饲粮与饲养制度
由于向料品质不良和日粮配合不当,常常是消化紊乱、营养不良、代谢疾病的主要原因。而饲料与伺养制度的改变,也往往是引发前胃疾病的重要原因。由于饲料霉变,饲料品质不良,以及饲料加工调制不当而形成有毒物质,可引起家畜的饲料中毒性疾病。在放牧条件下,应着重询问牧场与牧草的组成情况等。
2.畜舍卫生和环境条件
这些因素包括畜舍的光照、通风、保暖与降温、废物排除等设备,畜床与垫草、畜栏设置,牧场运动场的自然环境特点(地理位置、地形、土壤特性、供水系统气候条件),附近厂矿的废水、废气及污物的排放处理等。
3.生产性能与管理制度
管理粗放及制度混乱,如种畜的运动不足、盲目引进畜种、不合理的品种组合及繁育方法等,都可能是致病的重要条件
(四)流行病学调查
对卫生防疫制度的贯彻实施,如羊舍定期消毒、类便处理、预防接种、驱虫及病畜的处理方法等,都应进行充分了解。特别是在一个大型养羊场中,如果没有健全的防疫卫生制度,或有制度而不能认真执行,稍有漏洞就可能为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提供条件。总之,问诊的内容相当广泛,应当根据病畜的具体情况适当地加以取舍。同时要灵活掌握问诊的顺序,
一般是先问诊再进行检查,也可一边检查一边询问,在遇到危重病例时,经采取有效抢救措施后再补充询问。问诊时,态度要热情诚恩,语言要通俗易懂,提问要明确而重点突出。对问诊取得的材料,应以客观的态度进行评价,排除“诈病”或“匿病”的干扰,做到心中有数,这样,才能获得比较全面详细、真实可靠的预期结果。